薛其坤:“杰青”是个好起点

  • 张双虎
  • 日期:2010-05-19
  • 2812
2005年12月,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从199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决定回国工作,不到10年时间,他走过了一段从杰出青年到院士的珍贵历程。

    从没想过自己会当科学家

    薛其坤出生于山东蒙阴,早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1984年,薛其坤大学毕业分配在曲埠师范大学工作,由于不甘心当时的工作状态,他决定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没想到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他却直到第三次参加考试才如愿以偿。1989年薛其坤硕士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上都不尽如人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直都不顺”。当时薛其坤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我根本没想到自己将来会是个科学家,包括后来也是这样,只想有事干,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因为1989年之后毕业生就业情况急转直下,还要负担起家庭责任,他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希望拿到一些补助和奖学金。

    当时物理所的科研条件并不理想,薛其坤回忆说,他硕、博共读7年,其中硕士3年和博士的前2年都在物理所,这5年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经常修仪器,所里实验仪器经常不能工作,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却一点结果都没有做出来。当时正好物理所有一个中日联合培养的项目,虽然知道日本生活条件艰苦些、工作很累,自己又不懂一点日语,但他并没有什么犹豫,就到日本去了。

    1994年薛其坤在日本东北大学完成两年的博士学业后,回物理所进行答辩。答辩完成后,薛其坤在东北大学的导师十分希望他能到日本工作。因为当时和日本的合作项目还没有结束,他就又到日本工作了几年。

    杰出青年基金让他决定回国

    1995年杰出青年基金开始申报时,物理所的领导和同事建议薛其坤申报一下,并把一些申请材料寄到日本,让他填完再寄回来。不久,薛其坤被日本东北大学派往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1996年夏,薛其坤要从美国到俄罗斯开一个学术会议,他顺路回国看看,停留一个星期。又正好赶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答辩会在北方交通大学举行,就赶去答辩,没想到后来顺利地通过了。

    按照杰出青年基金的规定,申请者要在通过申请后一年内报到,这也给薛其坤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作出选择。因为当时薛其坤在美国可以申请到教职,日本东北大学也有不错的位置可去,而在他出国前所亲身经历的困窘局面,让他像很多想回国的人一样也有些犹豫。薛其坤说:“我再想回国,但如果回国后还是什么都不成,不就又回到出国前的那种苦闷的状态了吗。”

    “现在很多博士生你让他出国他可能也不出去了,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机会也多了,科研条件也有了,他干吗还要出去。但当时的情况是中国人才流向基本上是负的——人才出去很多,回来的很少”薛其坤说:“当时中国各方面发展都很快,急需大量人才,但国内科研条件很不理想,人才回来也要面临很多问题。他们既要安家、要有稳定的生活,更要有基本的科研条件。杰出青年基金一方面能让你有个基本的科研条件,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同时又是一个很大的荣誉,给你一个责任感,所以对人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对薛其坤的吸引力还在于这是人才基金,和其他基金和项目经费申请不冲突,而且,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后还会有利于其他经费申请。而且它面向全国,不针对某一领域或部门,申请比较公平,管理上也较少限制,不会限定基金使用范围的比例,不管研究生、博士后申请者把多少钱用于买仪器设备、多少用于交通通讯费、多少用于管理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只要你的财务不出问题,基金委都不加干涉”。

    1997年,薛其坤获得40万元基金资助。“这在当时也算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没有打算留在国外的话,这也是个很好的起点,你可以展开自己的工作。”年底,薛其坤决定回国并向基金委报到,1998年他开始在中科院物理所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始超薄膜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的研究工作。

    坚实的基础知识会让你受用一生

    从1992年到日本读博士之后,薛其坤觉得一切都“顺”了起来,也开始有了科研成果,开始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1994年,他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996年获得日本文部省青年科学家海外奖学金,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之后获得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贡献团队”奖,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当选院士等等,他将之归功于自己大学,以及在物理所读研究生的5年艰苦学习经历中打下的良好基础。

    “坚实的基础知识会让你受用一生,现在回想起来,在物理所读的5年硕士、博士,尽管整天处在维修仪器的苦恼状态中,但还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是你实验的数据不准确,各种指标达不到,暂时没有结果。”日本东北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是一家以严格与艰苦著称的研究所,在那里他过着“seven—eleven(即每天早7点到晚11点工作)”的生活。导师要求很严格,再加上他不懂日语,也没地方可去,薛其坤就整天呆在实验室做实验。他自己的经历所塑造的吃苦耐劳精神,再加上在日本时导师对待科学实验的严谨、认真的态度都让他受益匪浅。

    (来源:科学时报2006-02-27记者 张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