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以深化改革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 《瞭望》
  • 日期:2015-05-25
  • 2254

   自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至今,我国科教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一系列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就。但发展中,科技教育体制机制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已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脚步。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进入“攻坚期”。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加快科技进步?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如何建立一个符合科技教育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围绕这些问题,《瞭望》新闻周刊特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部分著名学者参与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深化改革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丁仲礼:“科教兴国”战略实施20年来,成就是巨大的。教育方面我讲两点:

    一是重视教育已经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2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宏观社会环境到微观的每个家庭,几乎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种深入到文化层面的重视必将产生长远的积极效应。

    二是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我国很早就普及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在这20年也得到基本普及。尽管一些舆论认为大学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降,但应该看到,整个社会的受教育水平只有通过普及才能得到提高。我1978年上大学,现在给80后、90后当校长。在和学生接触中,我感到现在学生的吃苦耐劳、勤奋程度或许比不上我们那一代人,但他们的知识结构、眼光视野、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比我们强。应该说,在教育普及过程中,尖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确实是一代超过一代的。

    科研方面的成就,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论文发表数量,特别是基础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不断增加,已居世界第二位,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说明我们对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方向问题的理解已经处于世界较为先进的水平;二是科研平台建设进入到国际先进行列,自主研制平台的能力大幅提高;三是我们有一支体量居世界第一的科研队伍,正经历着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化过程。可以期待,若干年后,我国一定能够建成一支真正世界水平的科研队伍。

    中国经济这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分不开的。虽然一些学者常常将其归因于各类要素的投入,但是如果没有整体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链条是很难建立起来的,我们国家也就不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然,我们今天也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从教育方面看,首先,我认为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的链条并没有真正贯通。简单地说,在哪个阶段进行什么样的教育、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全社会也还没有形成共识。比如高中文理分科、大学课程下移等现象,如果只是针对个别学校、少数学生当然是可以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培养人才就是弊大于利。

    我认为,中学是培养学生情怀和兴趣的时候,应该文理兼修,应该让学生通过大量、高质量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通过参加能够激发想象力和兴趣的活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起高远的人生目标。大学应该是一生中最艰苦的学习阶段,要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的课程设置不能以“有用”、“没用”来评判,应以通识教育为主,通过教育把能力沉淀下来。研究生阶段应该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新,学会放眼“未来的研究热点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跟着老师做“当下的热门问题”。现在培养的是科研劳动力,而不是创新研究者。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对教育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定位形成共识,并从制度上给予确立和保障。

    其次,现在教育主体的自主权太少,主管部门对大学招生、专业设置、培养体系等管得太具体。每个好大学都会把自己的声誉放在第一位,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有公论的——一看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二看校友表现,三看就业市场。这三条是做不得假的。因此,不用担心主管部门一放手,学校就会“注水”、“放水”,教育主管部门只要做好政策引导、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即可。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几个不好的趋势。一是一些研究型大学对本科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的教学不够重视;二是高校本科招生自主权越来越小;三是现在高考中平行志愿、考后填志愿等报考方式,会让学生分化更明显,会打击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办学积极性。这些现象不能任其发展,决策者要有历史担当。

从科研方面看,亟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从国家层面,明确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军工、中科院、部门研究院所、企业研发机构这五大“方面军”的定位和使命,以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避免国家科研资源浪费。一旦从国家意志的角度,解决了这五方面科研力量的定位和使命问题,科研和经济两张皮、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科教体制会更加合理更加顺畅,我国“体制+人才”的优势将会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摘自《瞭望》杂志《为科教“跃迁”攻坚》

原文链接: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37674&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