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不该平静而绝望 ——听李岚清为国科大学子讲第一课有感

  • 王亭亭
  • 日期:2015-09-28
  • 7668

   我们这一代90后,一出生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家实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是一路高歌猛进,父辈、师长、社会对我们最多的期盼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承担更多责任。”带着这样的期盼,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研究生,我们一路狂奔。几乎从未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快?几乎很少撇开学业问问自己,要不要去了解一些艺术领域的知识?几乎很少剥离世俗干扰问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经世致用”的念头一直挥之不去,“功名利禄”的诱惑尚且不能抵挡,疲于前进的我们,一遍遍被生活的琐碎碾压、打击,最后直至麻木。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将心中的歌和理想一起埋葬,日益被生活打磨得圆滑世俗。我想问,“我们”为何如此?

现在,想想那个满头银发、面庞清瘦、却豁达睿智的老者,他并非天才,却活得如此精彩。退休前,他是国务院副总理,退休后他在音乐、书法、篆刻和绘画上又有很高的造诣。看为他拍摄的记录片,为他做的访谈报道,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艺术修养是一步步累积成的,相信他的所有成就都给予他对生活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离开高位后他没有任何的不适,反而很快重拾年轻时的“兴趣”。一天是一年的缩影。从71岁开始,他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工作学习一个小时后吃早餐,如果没有雾霾就去散步,每周坚持四次游泳,每次游一千米,有时还与朋友打桥牌,吃完午饭,一个简短的午休后,或读书或会客,要么就继续刻印、画画,到晚上十点多,翻阅当天的报纸,然后就寝。看似,这种“路径”人人可为,然而,从政界或商界赋闲而归的人那么多,真正能把“晚年”经营的这么有滋有味的,却是极少数。政治之外,其实别有天地,李岚清显然是沉醉在了艺术的世界中。

   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嘲讽过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这状态,确实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写照,我们沉溺在世俗的洪流中,不可自拔。

    即使,身处国科大这样的一流学府,又有多少同学不是抱着多发论文,多去实习,好找工作的心态来度过这三年呢?学术情怀、科学报国、时代责任,这些美好的愿景在遭遇北京户口、编制工作、薪资待遇时又能有多少同学能够捍卫到底呢?

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或许,是时候该反思了,听听内心的声音,想想我们每一个人来国科大读书的初衷是什么。

    我相信: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闲暇时,不妨泡上一壶雾气氤氲的绿茶,靠着有阳光洒满的窗台,听一首或激越、或宁静、或婉约、或悲怆的经典音乐,让心随着灵动的音符跳动,跨越时空隧道,与音乐大师们来一场心灵对话,一如当年爱因斯坦从钢琴中获得灵感发现狭义相对论一样,或许音乐会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