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快乐!”——德国布伦茨乐队在科苑首场公益演出圆满成功

  • 国科大
  • 日期:2011-11-02
  • 2831
                             
“让我们一起快乐!”
--德国布伦茨乐队在科苑首场公益演出圆满成功
 
【新闻网讯 记者陈洁琳】
2011年10月29日晚18点整,第一次到访中国的德国布伦茨乐队在中科院玉泉路礼堂的首场公益演出正式拉开帷幕,全场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首先代表研究生院,向主要由残疾人组成的乐队来校演出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他们此次的中国之行一切顺利、演出圆满成功。此次演出的赞助单位—联邦德国乔恒生基金会主席Peter Jochimson(乔恒生)简短介绍该乐队成立和成长的过程。演出持续了两个小时,共演奏了22首曲目,囊括了意大利、法国、中国等11个国家的不同风格的歌曲,带领全场观众享受了一次音乐与心灵之旅。观众们也没有吝啬他们的掌声,掌声和欢呼声贯穿全场,献给舞台上值得敬重的敬仰的演出者们。
这是一支快乐至上的乐队
仅仅只看名字,你不会知道布伦茨乐队原来是这样的一支独特的乐队。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装,只穿着简单统一的黑T恤、牛仔裤,还有他们的专属队帽。他们的节目单仔细地介绍每一首曲目背后的故事,他们在世界上颇负盛名,不仅因为他们是特殊的群体,更因为他们是一支快乐至上的乐队—创造快乐、享受快乐、传播快乐。
布伦茨乐队今天刚刚抵达北京,没有休息就赶到了演出现场,已经有2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乐队共有15名正式成员,其中有一半是智力障碍者,且有一半成员年纪较大,最大的年龄80岁。但在现场,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疲惫,反而一直很兴奋,情绪很高涨,也一直坚持和观众互动。当他们登场演奏第一首曲目《齐乐塔婚礼舞曲》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站在前排的成员更是用高呼声和口哨带动观众和他们一起跟着节奏拍掌助兴,全场迅速进入欢乐的气氛中。
演奏曲目的选择体现了布伦茨乐队的精神。全场22首曲目全部都是节奏欢快的曲子,有很多舞曲、儿歌、婚礼进行曲,即使像《伟大的恩泽》这样的曲子,在后半部分也由之前的舒缓转为欢快,更有成员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当我校博士合唱团参与演出《茉莉花》和当他们演奏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欢乐颂》乐曲响起时,全场观众都起立一起鼓掌合唱,掌声之间还夹杂着欢呼声。
虽然成员们曾经甚至现在都面临身体的痛苦,但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快乐,并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演出把这种生命的欢愉散播开来。
演奏自己的故事
布伦茨乐队在每首演奏曲目的间隙间都会由领队赫斯特·特格尔向观众们介绍乐队成员,讲述成员们背后的故事。第二首曲目《行动吧!》是一首特别的曲子,由成员萨尔瓦演唱一段专属于他自己的故事。据赫斯特·特格尔介绍,萨尔瓦的母亲在他出生之后就去世了,他跟随酗酒的父亲在德国长大,当特格尔先生遇到萨尔瓦之时,萨瓦尔不会说话,根本无法交流,所以他们只能用音乐去交流,特格尔先生让萨尔瓦教他拉手风琴,现在,萨瓦尔会说话了,也教会了特格尔先生拉手风琴。萨瓦尔跟随布伦茨乐队有34年之久了,也在乐队中担任主唱,今晚他用他低沉沧桑的声音在礼堂向观众们唱出了他自己的故事。
钢琴演奏者哈德拉在现场赢得了一阵相当长久的掌声,特格尔先生介绍曲目六时这样说道,《伟大的恩泽》是哈拉德最喜欢的曲子。当哈拉德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特格尔身边的时候,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给予了热烈持久的掌声。原来,哈拉德的身材是由于他患有多重残疾,比如唐氏综合症、自闭症,多年来还一直持续地头痛,幼年的时候,他还曾双目失明,后来也出过车祸,十几年前的哈拉德十分敏感,不敢让别人触碰,但尽管这样,哈拉德对著名作曲家却是十分了解,知道他们很多故事,特别是莫扎特的音乐。而自己也从事传统音乐的写作。
萨尔瓦所演唱的那首《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正代表了乐队所有成员的人生态度—他们对命运感到很满意,现在觉得很幸福。他们不怨天尤人,不低沉消极,而是努力地生活下去。他们因为音乐而聚集到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演出,把他们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不同的人,也把他们努力生活的身姿留给世人。
残疾人的公益之旅
德国布伦茨乐队是由赫斯特?特格尔先生34年前在路德维希堡创办的德国第一支残疾人综合乐队。该乐队以音乐的形式展示了残疾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怀,但布伦茨乐队却自己做起了公益活动。他们用演出所得支持着贝鲁特一家医院为处于社会生活边缘的民众提供免费手术治疗,此外乐队还资助了黎巴嫩塔拉巴雅残疾人之家,中非洲的乍得共和国一家医院及众多个别紧急需要援助的案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了世人的敬重。为此他们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音乐家称号
 
感谢布伦特这支特殊乐队传达给我们快乐和欣喜,祝他们永远生活在快乐之中!
此次活动由校友会主办、学生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