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对话科创,共绘未来

  • 国科大
  • 日期:2023-04-23
  • 7964

文|唐昕瑞 陈建韬

 

       2023年4月22日下午,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创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联络校友感情、凝聚校友力量、促进校友合作、发展校友经济”为主旨,旨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国科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索继栓,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北京校友会会长、中兴通集团董事长朱元涛在大会致辞,近200位校友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1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创新论坛合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四十余载研学兴业,国科大始终站在国家战略第一线,培养出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学术精英与实业栋梁。时至今日,“产-学-研”链条的统筹推进,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议题,也是本次校友论坛的要旨所在。

图片2

杨柏龄致辞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首先对这一议题作了切中肯綮的分析。他首先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剖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由此强调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具体、有效行动的重要性。杨院长指出,创新的本质是经济行为,需要符合市场导向,提高质量、实现效益。应统筹力量,构建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促进科创融合产业在程序、法治下健康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图片3

董纪昌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则回顾了国科大的历史沿革和发展阶段,强调了“产学融合”办学理念与其实践。他鼓励校友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共享平台资源和优势,也畅想了“校城融合”等未来蓝图。

图片4

索继栓致辞

       国科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索继栓深情回顾了自己从学生到研究人员、企业管理者,再到产业运营者的经历和感悟。他表示,国科大是科技界与教育界融合的一面亮眼旗帜,是科创融合的先驱。并热切呼吁校友们传承、传播科学院精神,从技术能力、优化管理、打通价值链等方面入手,为创新驱动做出贡献。

图片5

朱元涛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北京校友会会长、中兴通集团董事长朱元涛致辞感谢了各位校友的参与和支持。他坦言,校友创新论坛寄托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也承载着校友们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他希望校友会平台能以校友为主体,链接研究所与院校,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事业添砖加瓦。

图片6

刘红雨做校友会工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办公室主任刘红雨介绍了一年来国科大校友会在合作平台搭建完善、积极加强宣传工作、丰富校园校友文化、推进建设地方分会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与未来展望。她表示校友会将继续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宣传、丰富活动,服务广大校友。汇报结束时,刘主任还展示了由央视导演班子拍摄制作的《成为科学家》杰出校友宣传系列短片。短片平实生动,娓娓动人,其讲述的科学工作者求学创新的经历与求真探索的精神令人深受感动,短片映毕,会场掌声久久不息。

图片7

樊慧锦汇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科技转化校友联合会副会长樊慧锦介绍了科转会的概况、工作思考和展望目标。科转会开展了大量“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为科研成果向产业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交流渠道,并将继续在打通科创融合关键环节、解决关键问题上发挥作用,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合作共赢走出院所,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8

校友卡首发式

       本次校友论坛新增了一项极具仪式感的议程:校友卡首发仪式。校友卡样式由国科大学生团队设计,结合校徽主色调,呈现蓝色渐变,采用了线条化处理,更具视觉艺术感。首发仪式上,杨柏龄、董纪昌等领导为首批获得校友卡的校友代表颁发了实体校友卡,并合影留念。校友卡是一份荣誉和认同,也是一种情感的联结。小小的校友卡不仅是拓宽校友之间的联系渠道的方式,更凝结了母校深深的祝福与自豪,愿未来的毕业生们在逐梦的同时,莫忘“常回家看看”。

 

       论坛邀请了六位来自各研究所的校友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为校友带来精彩的专题报告。

图片9

王金桥分享ChatGPT技术引爆智能产业变革

       第一位主讲嘉宾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他以Chat-GPT为切入点,介绍了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和社会影响。从最早的GPT-1到最新的GPT-4,不断提高模型的参数规模、数据量、语言覆盖度、多模态输入和输出能力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工程经验。同时,王金桥也介绍了团队自主开发的紫东太初项目,并以其下游应用印证了人工智能的无限潜能。

图片10

张振涛分享低碳技术驱动产业化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振涛分享了低碳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化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如何利用碳捕集、利用、储存、采集等技术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并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应用,如规模化利用、补碳增产等,还分享了自己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数段亲身经历与宝贵经验。低碳技术是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他衷心希望能与更多的校友合作,共同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

图片11

朱治平分享“循环流化床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朱治平的报告主题是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他回顾了工程热物理所在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领域的四十余年的深耕历程,从最早的基础理论研究,调研决定技术路线,到中试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再到工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工程经验。“我们的目标是守护绿水青山,带回蓝天白云。”畅谈对于领域的未来展望时,朱治平的语气坚定有力。

图片12

王宝分享“低温安全高效储能电池包的设计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宝分享了关于低温高效储能与电池包的产业化报告。他回顾了自己从化学所博士到电池领域创业的过程,“07年我在化学所读博士,曾来过礼堂几次。今日再会,年岁又走过一轮。”他感慨道。他介绍了自己所研发的用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材料和技术,并展示了电池包技术在电动汽车、光储充一体站等领域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电池是未来能源互联系统的核心组件,也是智慧社会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他阐述着自己对能源互联网和智慧社会的愿景和期待,流露着科学人对于未来朴素的使命感与责任观。

图片13

张磊分享“面向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磊以“面向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下一代计算平台”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他首先概括了推进万物互联所遇到的三大难题。进而指出,要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需要进行计算平台的变革性创新。张磊又以iPhone 的成功历程为例,阐释了下游生态和应用场景创新的关键性。他介绍了他所领导的中科物栖所开发的定制化芯片设计方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体变成智能设备,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它可能成为人机物三元运算的基础,促进万物互联的崭新未来。

图片14

王成分享“AI助力步态诊疗:揭秘步态密码”

       最后,中科汇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成分享了步态检验与大脑健康的主题报告。他展示了《碟中谍》利用步态进行验识别的经典片段,开发出一种基于AI训练模型的高精度脚步检测算法,并应用于医疗、美体、儿童发育等领域。他还展示了可穿戴设备和云端深度数据分析平台。他认为,步态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也是大脑健康的重要指标。他希望能通过步态检验,为社会提供更丰富、低廉的健康信息和服务,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乍暖还寒,校友论坛却别有一方盎然天地。走廊内、门厅间,笑语迭起,真情涌流,思维碰撞,气氛热烈。这里是国科大校友们曾怀揣科学理想扬帆起航的地方,如今,他们带着累累硕果归巢,将汇聚力量,鼓起国科大科创融合更大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