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李政道讲座圆满落幕!

  • 孙逍然
  • 日期:2023-07-07
  • 7656

者:翔   辑:

        第十六期“李政道讲座”第四讲于2023年7月4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01教室开讲。讲座由清华大学崔伟教授主持,高能物理研究所曹俊研究员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熊鹏教授分别受邀主讲。

大亚湾时代的中微子物理

——主讲人:曹俊研究员

        曹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副所长,新基石研究员。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共同发言人,江门中微子实验常务副经理和国际合作组副发言人,台山中微子实验发起人。主要从事中微子物理研究和中微子探测技术研究。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作为主要成员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清华大学崔伟教授左为曹俊研究员右授牌

清华大学崔伟教授(左)为曹俊研究员(右)授牌

        曹俊研究员主讲的题目是“大亚湾时代的中微子物理”。他的讲座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大亚湾时代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宝贵机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
        曹老师首先详细介绍了中微子这一奇特的粒子,并分享了其发现历程。他解释了中微子震荡现象的重要性,这一现象表明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揭示了宇宙中的基本粒子之间的重要性质。曹老师还重点介绍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及其技术细节,该实验项目对于中微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曹俊研究员回答学生提问

曹俊研究员回答学生提问

        讲座期间,师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对中微子物理及相关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的参与人数创下了历史记录。在讲座的最后,曹俊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下一代中微子探测项目——江门中微子实验。他详细阐述了该实验的科学目标、探测原理和技术特点,并强调了该实验在推动中微子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半导体/分子混合纳米结构:新颖物理与应用

——主讲人:熊鹏教授

        熊鹏教授于1997年加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物理系。他在FSU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材料和纳米结构器件中的新型电子和磁电现象,包括超薄超导薄膜和纳米线中的量子相和相变,纳米级器件和异质结构中的奇异电子态/激发,分子和半导体自旋电子学,作为生物分子传感器的半导体纳米器件。1998年,他获得了阿尔弗雷德·P·斯隆研究奖学金,并于2012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研究员。

清华大学崔伟教授左为熊鹏教授右授牌

清华大学崔伟教授(左)为熊鹏教授(右)授牌

        讲座探讨了半导体纳米器件作为生物分子传感器、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Nanowire FETs)、微型霍尔磁强计(Micro Hall magnetometers)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熊鹏教授首先介绍了半导体纳米器件在生物分子传感领域的应用。他详细阐述了纳米器件如何利用其特殊结构和性质,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和分析。接着,他介绍了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Nanowire FETs)和微型霍尔磁强计(Micro Hall magnetometers)的原理和应用。这些新型纳米器件在电子学和磁学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熊鹏教授回答学生提问

熊鹏教授回答学生提问

        此外,熊鹏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分子调控在半导体和器件方面的应用。他介绍了分子模板引导下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自组装、纳米场效应晶体管电子特性的分子调控以及磁性半导体铁磁性的分子调控等研究领域,还讲解了半导体手性分子结构中的自旋选择性电子传输和手性诱导的自旋选择性(CISS)。这些研究对于探索新型材料和调控器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还与生物医学应用密切相关。
        讲座期间,现场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提问。他们向熊鹏教授提出了关于纳米器件的制备方法、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并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政道讲座”是国科大夏季学期的学分课程,已经坚持了十六年。首期“李政道讲座”于 2004 年设立,讲座嘉宾以 CUSPEA 成员为主体,同时邀请部分前沿领域工作的科学家共同参与。演讲嘉宾一直秉承着李先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执著耕耘在各自科学领域,致力于引领国科大莘莘学子领略、触摸当代科学前沿成果、开阔视野。今天,第十六期讲座圆满结束。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为了进一步宣传李政道先生在科技发展、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卓越贡献,校友会办公室与《李政道讲座》秘书长崔伟教授,联合资深校友及央视媒体一起进行了视频拍摄制作,期待明年第十七期与同学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