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李政道讲座第三讲成功开展!

  • 孙逍然
  • 日期:2024-06-28
  • 1416

        2024年6月25日下午1:30,第十七期李政道讲座第三讲如期而至,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01教室开讲。
111

同学们积极与授课教师互动

        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周武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物理系楼宇庆教授和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吴学兵教授分别受邀主讲。

 

磁化超大质量恒星、绝超质量黑洞及磁化褐矮星

222

周武教授(左)为楼宇庆教授(右)授牌

        楼宇庆教授分享题为《磁化超大质量恒星、绝超质量黑洞及磁化褐矮星》的学术讲座,重点介绍这三种天体的物理概念,描述它们的基本理论模型,探讨侦测它们的方式,并进一步分析讨论相关的天体物理问题。报告中还介绍了李政道先生的博士论文,属于恒星演化方向,通过计算确定了白矮星氢含量上界,并将白矮星的钱德拉塞卡极限上限质量断定为1.44倍太阳质量。

 

宇宙中的超大质量黑洞

        吴学兵教授分享题为《宇宙中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学术讲座,从学生们所熟知的《时间简史》开始,结合电影《星际穿越》以及科学家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引出黑洞的概念。近邻星系M87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证实了黑洞视界的存在,黑洞的理论和观测获得的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至名归。黑洞奇点的不可避免性和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可靠探测是对黑洞研究的巨大贡献。

111

周武教授(左)为吴学兵教授(右)授牌

        吴教授还介绍了类星体方向的研究,类星体是中心有超大质量黑洞、辐射巨大的天体。吴教授团队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开展类星体巡天得到的最新结果,至今独立发现类星体总数已超三万。黑洞结构与形成的理论研究和利用未来更大望远镜对黑洞附近物理效应的更精确观测检验值得期待。

        此次讲座涉及天体物理方面关于黑洞的前沿研究,两位主讲嘉宾分别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阐述了黑洞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观测黑洞的方式,其中穿插了诸多物理学家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