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中的动态能量传递

  • 物理学院-孙立平
  • 日期:2010-07-07
  • 5594


    
   赵阳教授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每小时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竟然超过一年内全球消耗的
化石燃所提供的能量总和。即使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太阳能被捕获和利用起来,人类在今后的几个世纪将享有一个可持续的清洁能源。那么,如何有效地捕获太阳能,让人居环境和工业发展受益呢?答案或许可以从自然界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系中找到。由于漫长的进化过程,这些自然系统已经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很多精妙无比的构造。比如,绿色植物和紫色细菌可以通过色基(pigments)来收集太阳能并且把它瞬时地传输到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ers);通过在反应中心的电子转移机制,被捕获的太阳能几乎全部被转化成了化学能。
       71日下午3点半,在中关村教学园区S301教室,“李政道讲座”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赵阳教授来作题为“光合作用中的动态能量传递”的学术讲座,这是本期“李政道讲座”的第。在报告中,赵阳教授首先介绍了自然光合作用体系中能量转移动力学方面最新的理论和实验突破,之后 重点讲述结构相关的电子光激发模型方面的进展,最后介绍了近年来探究自然界光合作用系统中的动态能量传递过程创立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这次讲座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赵阳,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同年经CUSPEA项目赴美国攻读博士研究生。1994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物理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后分别在意大利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TriesteItaly)和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2006年在香港大学化学系担任研究员。现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系

   作者:物理学院-孙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