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谱写新篇 科苑校友独领风骚——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 孙逍然
  • 日期:2024-05-29
  • 1833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01

        2024年5月26日下午,阳光明媚,天清气爽,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热闹熙攘。老、中、青三代人面带笑容,互相问候攀谈,他们衣着各异、头衔不一,却有着同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名字——“国科大校友”。校友们的相聚也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迎接第五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创新论坛的召开。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热点主题,主论坛采用嘉宾报告+六大细分领域主题沙龙的形式,并首次在京外——山东、山西、天津、浙江、上海五地同期举办分论坛。

 开幕式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晓致辞

        论坛由校友会办公室主任刘红雨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晓在开幕式上首先致辞。林晓表示,校友是国科大的名片,也是母校办学质量的一面镜子。校友们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施展才华,创造业绩,不仅为社会各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是母校事业发展最可信赖的力量。迄今,校友创新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很好地帮助了国科大校友增进感情、互相合作、学习充电、共享资源,客观上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校友经济的发展。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15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致辞

        虽已耄耋之年,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仍精神矍铄,坚持参加每届校友论坛并上台致辞。杨伯龄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概念,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当下,必须抓紧抢占科技高地,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构建前沿团队,培育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他表示,国科大校友论坛作为一个良好的平台,汇集了20多万校友,有助于形成协同创新,构筑高技术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为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切实贡献。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18

校友爱心基金捐赠人、2013届经管学院校友刘龙寄语国科大学子

        自国科大校友爱心基金创立以来,已筹资一百余万,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在校学生,目前资助总额已达三十余万。2013届经管学院毕业生刘龙便是捐赠人中的一员。去年,他匿名为爱心基金捐赠了一万元。“自己淋过雨,便希望为学弟学妹们拉起一片叶子”,在寄语中,他默默流露的真情令人动容。再次回到母校,回忆起自己的学习生活,刘龙表示一直对学校和导师的培养有一颗感恩的心,收获了珍贵的知识、友谊。他真切祝愿每一位国科大学子能茁壮成长,也希望国科大校友们能团结一致、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21

各地分论坛发来祝贺

        山东分论坛高鹏,山西分论坛熊志建、王建国,天津分论坛周泽奇、廖小平,浙江分论坛光子集成研究院等分论坛组织和参会校友发来祝贺视频,遥祝论坛圆满成功。

嘉宾报告

        本期论坛主题是人工智能,三位校友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嘉宾为校友们带来精彩报告。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23

北京市政府参事、国科控股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索继栓作报告

        北京市政府参事、国科控股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索继栓作了题为《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专题报告,通过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解析,指出其特征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强调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作用。报告回顾了历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产业变革的推动,指出当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节点,并强调了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性,提出了应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战略思考,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未来应强调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2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作了题为《构建支持智能化科研(AI4S)的科技文献知识底座》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构建支持智能化科研(AI for Science, AI4S)的科技文献知识底座的重要性、思路和应用。张智雄首先强调了在AI时代,科研智能化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利用AI技术来支持科学数据的获取、假设提出、实验设计和模拟等环节,提出了建设AI4S知识底座的背景与需求。接着,张智雄详细介绍了构建AI4S知识底座的方案,包括汇聚高质量科技文献数据,提取领域知识和科学数据,形成AI Ready数据集、领域知识本体库和研究观点库,并通过预训练模型嵌入知识,支持AI4S模型训练和假设验证。AI4S知识底座在不同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实践,如在药物研发、农业、生态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通过挖掘科技文献中的关键数据来支持智能化科研。最后,张智雄总结了文献情报机构在AI时代的重要使命,并强调与科研团队合作,通过科技文献数据的挖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28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先进交互发展部智能交互实验室主任田东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先进交互发展部智能交互实验室主任田东作了题为《人机混合智能交互》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人机混合智能交互技术的背景、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田东指出,新质生产力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通过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田东详细介绍了基于WEBGIS的多模型动态加载技术和高维态势交互分析方法,前者支持态势多模型快速加载,后者通过高维数据可视化和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对高维态势信息的关键特征捕捉。在报告最后,田东展望了人机混合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强调了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后,监督者和管理者的交互将成为重点,同时提出了AI的内容安全和功能安全等现实问题,引人深思。

主题沙龙   

        嘉宾报告结束后,为了加强校友的互动,论坛围绕AI主题,另设细分领域的主题沙龙,更加精准地进行小范围的交流。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33

校友们探讨如何将AI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

        AI成果转化沙龙由国科大科技转化校友联合会秘书长杜晨光主持,旨在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技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树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基础设施与服务,中心不仅为科学家提供计算和数据服务,还支持科研管理和科学传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信息化生态系统。中心非常欢迎与广大校友展开合作,把好的科技成果推广出去。人工智能领域校友企业代表中科搏锐总经理张鑫、中科鸿泰总经理彭亮、中科慧拓副总裁田滨与校友们分享了各自的AI创新成果转化案例。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35

嘉宾校友们分享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AI+生物医药沙龙由国科大科技转化校友联合会副会长樊慧锦主持,北京校友会会长、中兴通集团董事长朱元涛,九强生物董事长邹左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科纳泰创始人胡志远作为驻场嘉宾与校友们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几位嘉宾从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AI个性化诊疗、智能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由产-学-研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家校友们进行深度报告,并对相关领域的校友提问进行一一解答,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剖析激起了会场内阵阵掌声。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37

校友们讨论AI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探寻智能金融的未来——AI+金融沙龙由国科大金融校友联合会秘书长高新衍主持。沙龙邀请了多位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杰出校友和企业家作为嘉宾,分享了他们的创新经验和成功故事。嘉宾们围绕论坛主题,深入剖析了当前科技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校友和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校友们畅所欲言,分享了有关人工智能产品与技术的产业上下游、产权体系、资金对接和政策金融风险等领域的心得体会,会场内气氛热烈、观点碰撞不断。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39

嘉宾校友们介绍AI行业前沿的技术进展

        大算力时代——AI技术前沿沙龙由国科大创业与投资校友联合会秘书长刘秋江主持,五位嘉宾校友分别介绍行业前沿的技术进展。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赵军锁作题为《软件定义卫星,智能引领航天》的报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软件所从航天的参与者逐渐成为航天的主导者。软件定义卫星,就是希望用软件去实现更多的卫星的功能,让卫星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北京算能科技副总裁张力作题为《高性能计算新趋势——应用驱动的大模型时代》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张锋作题为《面向忆阻器神经网路计算与嵌入式研究》的报告。中科驭数高级副总裁卢文岩作题为《面向人工智能的DPU芯片》的报告。京东科技数据科学家苏义军作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新发展》的报告。会场内,校友们专注聆听,频频拍照记录。

微信图片 20240529101542

嘉宾校友们介绍AI工具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AI工具交流学习和企业应用沙龙由国科大科学史博士王晴主持。袁文伟、王晴、穆向禹、刘海峰四位校友嘉宾共话前沿,从常用AI工具推荐和功能展示、企业AI实践、企业AI落地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报告。AI工具不知不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校友们认真学习,热烈交流,携手AI与时代共进。

        夕阳西下,不觉已是傍晚时分,论坛渐入尾声。但走廊内、会场中,仍有些流连的身影,执手相惜,不愿散去。思维碰撞不息、笑语欢声不断,在这生机勃发的初夏,校友们短暂的相聚于母校故地,又将携着温暖与智慧再度出发,将生生不息的科创融合之星火,传遍祖国大地。